Team

Teacher

周济林 | 杰出青年

1969年生,1990年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本科毕业,1995年天文学系天体力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后留校。1998年聘为副教授,2003年聘为教授,2004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2008年担任天文系副主任(主管教学),2010年至今担任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2003年-2009年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组委。现任中国天文学会天体力学与人卫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文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G:物理、力学、天文》编委、《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编委。曾先后赴美国加州大学圣科鲁兹分校和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969年生,1990年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本科毕业,1995年天文学系天体力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后留校。1998年聘为副教授,2003年聘为教授,2004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2008年担任天文系副主任(主管教学),2010年至今担任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2003年-2009年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组委。现任中国天文学会天体力学与人卫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文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G:物理、力学、天文》编委、《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编委。曾先后赴美国加州大学圣科鲁兹分校和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张辉

1980年出生,2003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本科,2006-2007年台湾中研院天文所访问学生,2008年获南京大学天文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1年获聘副教授, 2021年获得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职位。

目前主要从事与太阳系外行星相关的理论研究、观测和教学工作。具体包括 (1)设计时域测光巡天、模拟系统误差与测光精度、编写数据处理软件;(2)利用凌星法、视向速度法搜寻太阳系外行星,利用高精度多波段测光和中高分辨率光谱研究系外行星的物理性质和大气成分;(3) 统计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分布,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行星系统动力学特征与主星物理学性质的相关性,探索行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和行星系统多样性的起源;(4)编写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程序,模拟太阳系外行星系统与气体盘相互作用,模拟行星的气体吸积过程和多行星系统的轨道迁移、散射过程等。目前共发表相关SCI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12篇,总引用数5270次,h指数20,i10指数35。

余周毅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与太阳系外行星相关的观测和教学以及TiDO的建设工作。曾利用不同地点对系外行星transit观测时间的分布计算探测不同周期行星的概率,并利用这一概率对观测策略进行优化。并且根据天体测量方法对系外行星主星的位置测量,依据这个算法对太阳附近的恒星进行模拟,计算了探测这些行星附近可居住带地球的概率。